中国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终端使用市场,国际机器人联合会(IFR)的最新报告显示,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新装量为14.1万台。
近日,“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”在佛山举行,与会专家表示,今年是工业机器人的元年,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。但需注意的是,在国产化等方面仍有极大的进步和提升空间。
工业机器人
是“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”
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。2010年以来,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,工业机器人需求逐渐增加。最近一段时间,与工业机器人有关的各种会议不断。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訾斌在CAIRDC 2021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发者大会上表示,“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,而机器人被誉为‘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’,其研发、制造、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与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。”
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风头正劲。在佛山举行“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”,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认为,今年是真正工业机器人的元年,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之后,企业在复工复产时上了自动化设备,机器人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。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桐也表示,国产机器人现在还处于跟跑阶段,但从整个行业来说,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现在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,有相当的企业产品能够在各个行业进行广泛的应用。
在我国仍是朝阳产业
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是未来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,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,也是未来实现工业自动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的保障。
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1年“双循环”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》,工业机器人较早服务于汽车工业,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、应用标准最高、应用成熟度最好的领域。随着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,工业机器人逐步拓展至通用工业领域,其中以3C电子自动化应用较为成熟。金属加工、化工、食品制造等领域,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逐渐提升。
机器人技术创新加速产业数字化,在中国制造向“中国智造”升级中,机器人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《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(2020)》指出,针对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,国家相继出台的工业4.0、《中国制造2025》及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等政策,从宏观、战略角度构建产业顶层设计。国家大力支持机器人产品“智能化”发展,并凸显出机器人技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作用,为机器人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。
中国发展工业机器人大约从2000年开始,从整体上来看仍然处于一个朝阳产业的阶段,发展空间巨大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发布的《2020年1-12月机器人行业运行情况》显示,2020年累计生产工业机器人23.7万套,同比增长19.1%,创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单年产量最高纪录。
进入2021年,工业智能化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继续增加。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,2021年1-2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量4.54万套,同比增长117.6%,创下历年同期新高。
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,202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00.7亿美元。
国产化率不足是最大挑战
“从整体上来看,工业机器人是沿着把自动化作为底层技术,再走向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发展的脉络,越往上走,越需要芯片、软件和算法的助力。”专家透露,自2010年起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就已超过美国,规模发展水平较高,但质量效益并不高,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据《第一财经》报道,国产工业机器人凭借性价比、渠道等优势,已经占据了国内很多细分领域的大部分市场,但在关键技术、材料、零部件等方面还是与国际的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。
从技术上来讲,新安装的机器人中,有71%的零部件皆来源于国外,国产化率不足30%。其中,在上游最重要的三大零部件——减速器、伺服电机和控制器中,国产化率分别约为30%、22%、35%,相对较低,在产品精度、稳定性等方面依旧存在很大成长空间。
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认为,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一直是困扰国产机器人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,如何突破这个瓶颈,使国家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得到快速稳定发展,是所有机器人领域从业者的一个梦想,也是一个长时间的追求。《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(2020)》指出,提升整体产业水平已迫在眉睫,我国工业机器人要在危机中育新机,于变局中开新局。